名校网,学校导航网大全,广东高校网,广州中职学校,广州课外辅导,广州培训广告,2015广州小升初政策,广州教育信息网,2014中学招生信息,广州校园广告,广州培训学校,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澳洲留学,海外留学,高中留学,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方案,自主招生,中考中招,异地中考政策方案,成人高考网,成考自考政策通知,司法考试备考攻略,学历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招生简章,公务员考试备考政策,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 图片标题1
  • 图片标题2
您的位置:导航首页 > 今日焦点 > 教育专家、校长共谈广州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发展

教育专家、校长共谈广州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发展

新闻来源:大洋教育  发布时间:2013-11-12
  主题:教育热点面对面·身边的好学校-广州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发展

  时间:11月12日

  主持人:各位观众好,欢迎收看教育热点面对面,今天我们关注身边的好学校,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今天的节目有幸请来了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李伟成先生。

  李伟成: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先生。

  主持人:我们召开了义务教育学校特色之法认定了37所特色学校,很多适龄入学的家长们很想问什么是特色学校?

  江东:第一方面从宏观方面看,教育实际上目前我们面对三个主题,第一个是教育公平,也就是教育权,适龄儿童接受适合的教育,这个就是教育全的问题,这个是政府的直接责任。

  第二是从学校管理看,有规范的问题,有特点发展的问题,如果校长只追求高分和全国的学校是一样所以要考虑特色发展,是从工作的更高境界谈校长追求的特色就是追求的唯一,所以从这个意义讲,特色办学是教育家办学,这个是从一个宏观的立场看的。

  从学校的办学看,我认为特色学校首先还是普通学校,必须按照国家给予的标准,包括规模、师资、课程甚设置信息化程度等配置,进行办学。

  然后才是特色办学,所以特色办学是规范化办学的基础上另一个层次追求,是办学育人的高度上的体现。

  所以,我们讲的特色学校,实际上是学校具有特色的课程,而且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风格的学校。

  主持人:您怎么看?

  李伟成:我觉得特色学校就是校长具有独特的办学思路,办学过程中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举措,如果有这两点,这个学校一定是有特色。学校如果能够准备定位自己的角色,坚持本身的本色,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的学校就会成为一种特色学校。

  江东:特色办学首先是文化定位,举个例子,昨天我们在荔湾区耀华小学买了一个现场会,从这个项目看,很大气,但是很难落实到具体的育人的方案,校长从地域文化考虑,周边都是玉城市,有很多学生是玉石的经营家庭,校长用这种文化定位办学,开展了识玉,读玉等对玉的内容,放到了活动中,将中国人对玉石的认识,深化到这样的高度,最后以诗歌节的方式进行展示。每一个孩子都会识玉,每个孩子都会种诗歌,学校的办学定位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从这个定位,怎样上升到办学的高度是校长的智慧。

  李伟成: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是挖掘自己学校文化的底蕴,用江局的话说就是根深叶茂、顶天立地,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孔庙吃墨水,就是因地制宜。

  比如说我以前到过一所学校,叫长湴小学,当时没有和学校的名字结合,说长湴就是没有什么可挖掘的地方,但是后来经过反复论证,终于发觉的这个“湴”字就是学校文化的根,因为他们是很早的绿色学校,80年代就是广东省有名的学校,这个“湴”可以理解为沃土,没有沃土就没有很好的绿色氛围,更加没有学校的绿色学校的称号,最后让他们学校的根找到了来由。

  这样的话我所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掘学校的根和特点。

  江东:从第一批37所特色学校人文,可以归纳为文化为基础,特色为核心,项目为抓手,这37所特点学校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在58所的申报里面脱颖而出。

  主持人:这个是义务教育的学校,是以小学为主,对于义务教育说,可能公众谈的比较多的,关注比较多的还是均衡发展,这些背景是什么?

  江东:主要还是政府对于资源的配置,怎样均衡分配,最重要的是体现出均等分配,在学校与学校之间,要体现出来在区域内的均衡,这个是从均衡发展的层面看。如果从为什么推动特色发展这个背景看,实际上第一是广州市12个区县,去年全部通过了省规范化的验收,验收以后,下一步学校怎么看,各个区的教育怎样走,通过内涵化的发展推动特色发展,推动均衡发展,这是一个背景,有时机背景。

  第二,社会要求。广州被认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在区位,很多方面占有优势,这也要求我们教育培养出更多有特色的人才,特色人才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有独特的性格,才去做特色的学校,具有非常高的创造力展现他们的风格水平。

  李伟成:从全省角度看,广州叫义务教育的特色学校是一个重要举措,如果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广州学校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学校差距就会迅速缩小,并且在某些方面会突破现在国内办教育大中华、一体化、大一统的格局,这样的举措非常有广州的特点。

  江东:在特色学校的认定方面,我们是特色学校的五化指标,“五化”就是特色主题化、文化物象化、课程结构化、项目个性化、校园适宜化,使学校更加清晰看待,特色学校首先是什么规模,什么概念,让他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市的统一要求走。

  第二,由于特色学校的追求,已经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实际上有一定的历史时期了,所以说,在各个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间是不平衡的,正是因为不平衡,所以需要一个高度上大家统一追求,在同一水平线上分析出来,大家追求上了差异,希望能够在一个特色发展的境界里面,大家统一战线。

  主持人:也就是说均衡发展是强调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问题,特别是以人的特色为主导,达到人的培育。

  李伟成:均衡发展是国家义务教育的一个标准,各个学校都要按照同一个标准法但是在同一个标准发展的基础上学校要有自己发展的特色,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发展道路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

  主持人:教育部开的现场会上说到,义务教育做均衡发展并是同质化法也不是去特色化,在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基础上还是鼓励有特色的发展特色学校就是好学校,传统的好学校,总有自己的定义,这次我发现这37所,有一些与坊间口耳相传的学校有一些融合。

  江东:特色学校一定是好学校,首先是普遍的学校,按照普遍的标准化办学,但是特色学校更是个更高级的学校,体现在必须体现出独特的办学风格上,就是刚刚阐述的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传说中间的这些名校也好,好学校也好,没有认定。第一个问题可能没有入选,时间比较急,面对指标体系感觉没有做好准备,没有申报。

  第二,可能面对的这种指标的体系觉得还有差距,还需要提升,有的传说中的名校,很可能很强大、突出,但是找不到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主题,这个是需要下一步准备的。

  李伟成:名校是有沉淀,但是属于一个名校长带了一个名校,很容易变成校长,所以希望教育部长认定名校长的时候要认定有没有特色,现在名校长就是看能不能挖掘学校特色,形成公众认可的特色,才是名校长,否则就是在躺在名章上面当名校长是不符合的特色学校一定是好学校,经过校长和老师共同挖掘,经过专家的指引形成他们的特色,这个就是学校已经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是已经费了不少心思,从教育实践的调控上面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境界,把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家长一定放心。

  江东:社会传闻中的名校,我认为也是有可能是好学校,这里面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人们去追求这种品牌的效应,也很自然,毕竟形成了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但是我们学校,有一些教育也是无奈,一所名校复制了5、6所,让社会觉得我们都是这个名校。

  主持人:您是指学校合并吗?

  江东:有时候就是小区配套,冠名了,就成为了名校,所以家长和需要有一个理性的认定和判断,要看在我们资源配置上,我们遵循的是均等原则,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遍校,老师和学生的比例是一样的,比如说小学18个学生配一个老师,初中15个学校配一个老师,高中13个学生配一个老师,所有的学校按照比例分配,这是很重要的均等原则。

  还有一个就是职称,我们也是按照教师的总量的一定的比例给予分配的高级教师,比如说学校一般是按照总人数的40%—50%作为高级教师,正是也因为有规则,有比例,并不一以为冠名上名校就一定是名校,有很多楼盘,冠名大家就追逐了,这个也是从众的效应。

  李伟成:以校建楼盘,这是广东的做法。

  主持人:这个可能全国各地都有的情况,反映了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对于好学校的渴盼,所以我们也让公众了解这些好学校。

  广州有很多学校是以特色出名的,比如说踢毽子、打鼓、踢足球,为什么没有认定在这里面?

  江东:特色的项目和特色的学校实际上是两个层次,两个概念,表现在特色的项目,比如说踢毽子也好,打鼓也好,就是一个活动,在学校办学讲,不是为了这几个学生的这一方面的活动进行办学,比如说番禺区石壁小学是一个农村的学校,但是这个学校由于有了清代对于书画的人的追求,对于书画有青睐,所以放进了课程,但是这个是远远不够的,番禺区石壁小学自己怎么把项目上升到的办学理念的?就是上升到的翰墨文化,追求的是人的在这个记忆中间的品质和精神,这个才是办学的要求,项目可以提升为办学,但是仅仅停留在办学的项目上层次是不够的。

  李伟成:我在调查的学校里面也是有不少的,有些学校的项目很好,有些学校搞滑轮等等,但是只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这个项目上,没有从项目上抽取文化的元素,教育的元素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追求,有一些学校做得很好,比如说有一些学校,有一所叫做天河区五山小学,他原来是搞国学经典的诵读,很有名气,但是没有停留在国学经典诵读上,而是从里面提取了仁智文化,形成了学校办学的追求,各个管理方面、教学模式方面等渗透了仁智文化的东西,这样就从特色项目,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打造学校特色的路径。

  江东:我们身边在街巷里面也有很多小的学校,但是这种小的学校实际上从教育意义讲也不小,不小在哪里??有很多办学的理念非常先进,办学定位非常高,比如说金兰院(音)小学,报纸上说今年开学第一天校长在门口送给一位新生一盒棋,变成以棋会友、以棋办学,从棋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不仅是我们教育人的一种追求,也是学生在这个课程中间的收益。

  李伟成:这个学校的教训特别好,步步走好,天天进步,也跟棋有关系,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易记,容易懂,这就是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整个活动也好,成长也好,我觉得非常有促进作用。

  江东:这个学校里面周边有193个棋盘,家长接孩子的时候可以在棋盘旁边等孩子下棋,学校里也是一个大棋盘,学生是可以作为棋子在上面做游戏,从一个很普通的学校,现在已经成为了广东省的棋类的培养基地,使学生从走棋的技艺讲提高很快。从办学上讲,学校也越来越有名气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建立起了品牌。

  李伟成:有一些担心我的小孩子不下棋,对下棋不感兴趣,尤其是从下棋里面懂得学生的规律,比如说布局谋篇的策略,细心处理每一招等等,很多家长看问题比较直接,以为下棋和学习生活没有关系,这个是一个误解,这个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做人,关系非常紧密。

  江东:现在有一些家长有这样的疑问,下棋可以帮助提高分数吗?

  李伟成:我觉得小学生分数,根据研究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智力水平都是相当的,只要进行恰当的培训和指引,都可以达到相同的水平,所以我们很多家长以为我这个学生,这个小孩如何进行奥数、奥英的训练,成绩就高了,但是我们要知道,经过这个训练,得到的乐趣比别人少,童年同年是充满乐趣的阶段,没有那个阶段,心境是不会成熟的。

  主持人:习惯的养成是慢慢显现出来的。

  李伟成:为了成绩,失去了成长阶段的必须走的这一步,我觉得家长是规划划不来了。

  江东:我们作为校长,办学是需要良好的品质和能力,这些孩子怎么面对社会,怎么发展自己,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学校的主义一般两分可能带不出去,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穴道的知识,91%走向社会都被淘汰,我们怎么发展自己,要靠能力和意志,让我们成长起来。

  主持人:91%被淘汰,意味着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在学生学的100分,也不意味着在社会的能力也是100分。

  两位专家也缺少很多特色的情况,广大观众和网友一定也很多问题,接下来有网友提问。

  网友提问:有个网友非常的疑惑,他说他看到今天的报纸报导广州市的37所特色学校,但没有一所是在他家附近的,他该为他的小朋友的入学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江东:实际上37是第一次认定,我们希望每年都有这个认定,5年之内达到50%的学校能够认定为特色学校,同时提出一个要求,一校一特色的作为发展的目标,所以不在于这个学校是特色学校就赚大了哪一课,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还发展,怎么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更重要,不要把环境决定性因素看看。

  李伟成:家长对特色学校已经有所认识了,这是很好的,确实,特色学校对学校个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实家长应该放心,经过了这一次的认定我相信很多学校都以这一批初步认定的学校作为标兵,向他们看齐,着力打造自己学校的特色,我看了一下这37所学校的经验,很多都是策略性的,指导性很强,我相信不久将来我们身边的学校也是一所特色学校。

  主持人:教育部门所做的事情也正是家长和公众需要的事情,接下来有请广州教育提问。

  广州教育:我们发现每到招生的时候,家长讨论择校的问题,我向问两位专家,家长如何理性看待择校这个问题?

  江东:从两个方面回答,第一个方面,首先我们现在的学校全部通过了省的规范化学校的认定,所以说,规范化首先在于很多资源的要求,包括课程的执行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对于学校的选择来讲,我觉得我们的身边就是好学校。

  第二,课程问题,国家课程的实施是我们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在课程安排上80%的课时,我们要实施的是国家的课程,只有20%的空间或者说课时是我们特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特色发展主要是20%的时间和空间里面找定位发展的内容。

  李伟成:我对择校有一个看法,家长关心自己比关心小孩子更多,家长现在是处于羊群效应和补偿心理,比如说我没有上名校,小孩子一定上名校,还把孩子进名校当做是自己身上穿的好衣服,可以向别人炫耀的,其实我们进入身边的学校对小孩子发展最好,起码从小孩子的利用时间活动上面,对小孩子更有好处,择校我觉得也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有很多家长,到处找人,花钱择校,其实我们我们应该把更多心思放在孩子最适合发展的学校,通过这一次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特色学校评定,我相信好学校就在你们身边。

  主持人:我想两位专家能不能探讨一下,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下一步是什么?

  江东:第一,我觉得要让教育工作者研读这这个稳健,通过研读让我们清楚认识,这是一个战略发展的举措,从这个举措我们积极投入和参与,这是要走的第一步。

  第二,第一批的认定37所特点学校中,有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职业道德作为示范性的经典教材推动,可以在区域内,按照示范的要求走,这一次的评审,我们也有这样的特点,各个区都有示范的,公办和民办也都有这名单里面,说明我们要珍惜这一次评审的结果。

  第三,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2017年我们利用5年时间达到50%的特色学校,2022年我们要达到80%,所以这一个策略上面,特别是农村学校、薄弱 和民办学校希望能引起教育局的关注,跟上我们战略发展的战车一起走。

  李伟成:我们学校应该是首先参考我们一些成功的案例,另外有一个策略我认为应该是以我为主参考意见,达成共识,就是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发展出发,从学校的历史文化出发,参考意见就是参考一些专家的意见,但是不要把专家的意见教条,有很多把专家的意见当做圣旨,当成金科玉律,专家有些意见是好的,但是有一些不是接地气的,比如说广州某一个区搞都是什么和谐教育、和雅(音)教育等等,但是他们把一些新的教材跟新的八股弄出来,我觉得这是不恰当的,所以要靠意见。

  另外学校和专家一定要达成共识,形成自己的办学的价值观体系,否则就变化成从一种没特色,变成另一种没特色,参考意见是应该的,但是最关键的是思考自己特色的发展。

  江东:我们必须要这样看待100种文化,就应该创造出100种特色我追求的是以文化为基础的,我可以这样总结,第一,特色办学是一个教育家的办学,我这样看待我认为每个校长要这样追求,从培养学生看,我想有四句话,第一就是主见比顺从更重要,善良比对错更重要,成长比输赢更重要,独立比美丽更重要。

  曹德辉:我觉得特色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校的人文底蕴,因为学校文化底蕴看到学校的发展;第二,老师的发展也是学生教育发展的组成的部分;第三是学生的发展,如何要学生得到发展,这是我们要创建特色学校的最根本的。我们学校历史已经很悠久了,在我们学校里面,在我们的民主、平等理念下,我们不断探讨出我们学校的办学文化特色,我们形成了同心文化特色的课程,我们这个课程主要是看到同心,就是我们同福中路小学人的心,心就是我们心愿,用我们的同心点燃童心,让他们充满童心,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同心文化的理解。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心发展?我们是共同幸福,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体现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老师能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个家庭销享受到教育的成果,用同心文化引领学生幸福的成长。

  我们校长的办学理念有一个课程文化,有一个课程文化的建设,有一个教学文化的建设等等,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多谈了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荔湾区耀华小学的杨国平校长谈一谈。

  杨国平:我对特色学校和特色文化的看法,觉得可以用12个字形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再说其他几个方面,就是因地制宜,百花齐放,这个花要开得出来才可以放,才可以形成广州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的大好局面。

  从创建的过程看,因地制宜非常重要,我们耀华小学本身是属于华林国际和玉器街的包围中,我们有一个地域字眼,创建过程中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通过专家引领,一路精雕细琢,到今年的局面,发展多方面的学校,学校的环境,课程各设置等等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主持人:我知道荔湾区也是一个实施特色发展比较历史长久的区域,今天也来了荔湾区广雅小学

  的陈校长,请您讲一讲。

  陈表香:在我们荔湾区域特点问题在很久以前,荔湾的学校都是很小的,昨天我和一些校长聊,怎样发展学校呢?我们的老局长提出是每一件学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那个时代提出的特色和这个时代的发展背景是不一样。在全广州市每一个学校都成为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我们发展特色学校,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学校,提升学校的品位,我觉得这是和以前不同的。

  关于学校特色的内涵,很多校长都谈了,我就就不罗嗦了。

  主持人:今天有来自天河区的学校代表,天河有很多外来人口,也是高新技术人口聚集的区域,天河区五山小学

  校长您是怎样看待的?

  许凤英:结合我们打造特色学校的过程,本身就是有一种特殊的感召力,使全体的师生有一个高度一致的目标和强烈的归属感和怎样感觉,优化学校内部资源的配置,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的管理等等进行一个改革,所以创建特色学校实际上是对学校工作的一个整体优化的过程,我们是一个受惠者,我也看到了师生面貌变化和学校整体办学追究的提升。

  天河区五山小学地域特点是非常独特的,周边有很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周边人文资源,人文环境特别好,我们根据地域优势选择了仁智教育作为特色,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课程文化,因为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主题就是课程的实施,围绕以人养正,以智育才,设置了五种山文化,是国学扬正,科技申述,德育修身,面向所有的孩子,通过学科课程的实施和开展,使所有的孩子得到发展和提高。

  主持人:感谢许校长,我们广州石化中学

  是来自企业的学校,您怎样看待学校的特色发展?

  张士运:我想,一个的特色就像一个人的个性一样,可能人长得差不多,如果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发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品质,广州石化中学也和兄弟学校一样,在规范化办学上有我们的特色,广州石化中学从1976年办学,是一个厂矿学校,当时生源和老师都是五湖四海,我们把当时老师和学生比喻成金子,我们曾经事广州东部唯一出过广州高考三个状元的学校。后来学校发生了大的变化,学校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过去把学生比喻成金子,现在的学生有金,也有很多顽石,在这种情况下,广州石化中学的特色究竟是什么?我们经过老师的讨论和提炼,感觉过去可以把金子加工成闪光的金子,那是因为老师们在一起和而不同,今天有金子,更有石块,应该发扬广州石化中学的精神,金诚为开,春风化雨,我们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广州石化中学终于在挫折中走出来,现在我们的高中连续几年在高中同类学校里面都名列前茅,再一次证实我们的特色是能够带动学校的发展。

  我们的初中现在排列在前面,也得到了周围家长的认可和认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您跟我们分享特色办学的感受,这里也有我们来自广州传统经济文化中心的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的张校长,你们是一所百年的老校,怎么看特色发展?

  张淑华:我先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特色学校创办的理解,这个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之后,教育要均衡发展,打破一枝独秀的格局,让跟多学校成长起来,这是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特色发展成为了新世纪中小学办学的主流,特色学校的创办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必然需求,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一体化背景下,国家需要培养有个性的、有情趣的、有技能的和有创造力的多样化的人才。

  由此,我们学校特色的发展,就学校的教育的校本化、特色化,是时代对教育的互换。

  特色的创办是学校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学校在办学规模处于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就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竞争力,塑造优质品牌的必由之路。

  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是有124年办学历史的一个百年老校,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里面,办学的先贤为培正小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培正已经是人们心目中早已形成的一个教育品牌,为什么久负盛名?就是因为培正小学有独特的学校文化,所以这就给我们一个启迪,我们站在辉煌的办学历史的前人的肩膀上面,如何突破学校的发展高原状态,保持这样的高位发展,必须要传承学校的文化传统,培正小学发展到今天是非常好的,香港和澳门都有培正学校及他们都使用同样的校徽、校训等,这是非常独特的学校非常传统,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才能保持学校这样的特色。使学校的继续拥有优质教育的发展活力。

  主持人:感谢你,刚才是我们来自城区的各位校长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办学的想法和感受,今天现场的还有5位是乡村学校的校长,教育要均衡发展绝对不能忘记乡村,广州省委省政府也特别出台的关于这样的政策和措施,接下来我们听听来自山区学校的声音。

  首先有请番禺区石壁小学

  的钟木辉校长。

  钟木辉:关于特色学校,我是这么看的,有两个方面。第一特色学校是传承自己学校文化和历史的过程,在现实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办学目标,确定自己的办学思想。第二是寻找支撑自己学校特色的项目以及特色课程,一般讲,提出怎样的特色,常常是根据自己学校过去已具备的条件定的,一个学校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每一个学校都有所不同,但是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就绝对了将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我觉得特色课程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核心内容,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不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们学校从创建到现在只有9年时间,在2004年由原来的通过的四所小学合并,但是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学校地域资源和文化内涵,我们孕育出了两位人品高尚,文明的书法大师,李伟(音)和李家培(音),传承他们的精神,我们学校把翰墨文化确定为学校核心文化,开设翰墨文化的特色课程,打造翰墨文化特色学校,倡导端正写字,堂正做人,认真做事。

  主持人:有请从化市从化中学

  的邱榕基校长。

  邱榕基:建设特色学校的战略地的提得很好,确实给我们办学一个半打的课题,把学校今后怎样走得更宽,这是非常具有特色,也是可行的,是他人所不可替代的,也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本身拥有的内在文化特制,具有唯一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内在动力,就像学校发展过程里面的DNA,不断传承,学校能够把特色的路找准,坚持不懈,学校一定很有前景,爱自己的特色之后,才成展现自己的优势和魅力,有特色就有前景,就可以立足未来,决胜未来。

  从化市从化中学办学时间也是比较长的,我们有三件宝贝,一个是孔庙,一个就是有老县衙门,这还有一个古榕树,我们寻找自己发展的特色,提出了“仁”文化,具体以课程进行实施,我觉得啊,我们路还是走对了。

  主持人:感谢您,我们增城市增城中学

  是主导鹤和·心品文化的,我们请您谈一谈。

  11-12 14:04 宋东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发展,我个人的看法就是这是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渴望和需求,还是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必然,我们推进这项工作应该是对教育发展的规律比较准确,特别我们学校虽然也是有8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进行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现在可能是教育局把这个事情推出,有理论指导和专家的指引,使我们更加注重我们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特色,今后,我们必须要以学校文化核心为追求,以特色课程的建设为核心,以活动项目为抓手,把学校的特色文化渗透到各个方面,让学生、老师都能够在这种文化的引领下成长和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白云区是外老人口的大区,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可能都占一半,作为一所白云区的小学,您怎么看?

  徐观娇:这些年来,我觉得我们学校确实走特色的路子走对的,我从2004年开始担任校长,一开始把客家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我们认为特色学校的创建也是我们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比较,我们没有优势,从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都不出城镇学校,但是我们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我们农村来讲,特别是在太和应该说客家人口占全镇人口70%,形成了浓浓的客家氛围,客家文化对我们整个镇的,对改革的引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个文化的打造方面,我们应该说是比较好的,我们每逢圩日,很多老人一起唱山歌,自娱自乐,山歌体现了客家们的乐观向上、积极的,以及优美的旋律,对人们的陶冶也起到了很多作用,我们从客家山歌中得到的启发,首先引入到特色学校,特色项目里面,创建,从2004到2006年。当时我提出把客家山歌作用合唱曲目,当时客家山歌一到台上出现的时候,我们经历了四场比赛,四场专家点评都给了高度评价,认为把客家山歌搬上了白云区合唱舞台是历史的突破。确实,特色学校的创建,为农村学校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走了十年,饱含着我们的追求和师生的努力,今年可以成为第一批特色学校我觉得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教育局的高瞻远瞩。

  主持人:非常高兴可以听到校长的心声,我们也听一下两位专家的意见,怎样确定特色学校发展的定和主题?

  江东:特色来自哪里?第一,就是百年老校,文化积淀最重要的是通过提炼,通过历史提炼出人的品质、独特个性和追求,把精神的文化提炼出来。第二,名人名校,用名人的名字来冠名的,像执信、邓世昌、何香凝、康有为等等,这些名人已经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我们需要从名人文化里面发现这个主题。第三,新办学,可以参考地域文化里面,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包括在一个发展过程中间,出现了一些育人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办学特色的思考,这三类,对于校长讲,还可以想出很多。

  李伟成:我们很多校长讲得非常好,我觉得他们对办学的思想是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有了一个明确的办学思路就是走特色发展,在座校长无论是百年名校也好,刚刚办了没多少年的也好,都注重自己的历史、文化、地理和环境,寻找自己发展的地方。比如说刚才说了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在太和镇应该是一种浓郁文化氛围,很多学校放弃自己的氛围而去找共同关注的东西发展,我觉得这是丢弃了本身的东西,很不值得,而我们身在客家文化里面,抓住了客家文化的根,体现了根深叶茂,打造特色的策略,这个非常好,看出我们校长确实在特色研究上面有了自己明确的思想。

  江东:文化的选择一定要从身边选择,因为是作为育人的高度,从身边来我看,师生才有共鸣和亲切感。

  李伟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客家来的小孩如果没有这种特色教育可能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传统,也有可能没有目标发展。

  主持人:有请来自花都区骏威小学

  杨校长谈一谈。

  杨婉敏:我们花都区骏威小学成立于2008年,当时我们觉得办学就是办文。骏威成立于2008年,当时我们是记挂在五小,只有9位小教师,学校像一张白纸,我们思考了自己办学的特色,当时没有历史背景,也没有文化底蕴,着重于骏威这名字,骏威的来源是骏威集团房地产让地10亩,捐资800万冠名,骏威本身就是骏马,就是志在千里,积极昂扬的精神,后来提升为梦养志的精神,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办学理念。

  通过这样的办学理念,经过5年的办学,经过一个特色学校的打造发现了三个好处。一是特色立校,促进发展,二是为教师成长搭建更高的平台,三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主人,我们通过几年的打造,看来这条路子是走对我们花都区骏威小学成为了花都区人人向往的学校。

  主持人:学校特色发展主题确实是引领一所学校的走向,除了文化走向,育人走向也很重要,我们请来了广州市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梁东标

  ,请您谈一谈。

  梁东标:有关特色学校发展,最难定的就是特色,我们从江局里面可以看出,很清晰的思路,特色最重要是文化,体现了文化育人的最高境界,一个学校特色的打造过程啊,应该是学校的整个传统的文化和地域的文化,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优势资源的认真思考,通过多年的研究或者说多年的打造,最后形成的。

  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的特色要体现五点,第一,学校特色好不好应该是基于的核心文化,最重要的学校文化体现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最重要的应该是理念文化,理念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办学的共同价值观,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等,是引领发展发展最关键的东西。

  第二,要体现主流的教育思想,很多学校传统历史发展比较悠久,但是有的是几十年甚至百年,百年很多理念很多理念要和现代教育里面相呼应,传统的这一类的学校,很多的理念是发展发展和传承的,这一些需要有一个比较现代的教育理念引领。很多地方有地域发文化,这个怎样发展?是要培育的,把地域的东西,地域的文化和育人有差距的。第三,项目特色,特色项目里仅仅是一个项目,好多学校里面有很多项目,但是项目里面最后要上升为文化,还是要凝练,如果不凝练还不难形成的,新的学校的发展可能没有,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没有传统文化,地域里面也没有很多亮点的东西,这时候需要校长上升到比较高的境界,要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先进的教育家引领,一个学校走到最后,应该是体现了主流的教育理念,所谓的顶天立地,天就是天线,天线就是先进的教育理念。

  第三,要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包括老师,优质的师资,我们的学生以及地域里面的名人,这些东西都要呼应。

  第四,顺应时代需求,学校发展更追求的是育人,学生是属于什么样的类型,什么样的层次,应该是基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得到社会的认同,认同度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说校长拍脑袋影响了这个特色学校的思考,不能够成为所有的师生共同的价值观。

  我看到很多学校里面特色学校思考,有一些学校有一些问题。

  第一,特色不特,最重要的就是对本地的学校文化以及对学校的优势诊断不够准确,发展不够。

  第二,特色有优,没有眼尖的教育家引领发展。

  第三,特色弱化,理念提出来了,但是负责课程和项目,没有及时拓展,最后还是停留在口号上。

  第四,特色比较肤浅,设置得很好,口号很响亮,但是华而不实,没有很好实施,停留带表面。

  特色学校的不是简单的,是需要全体的师生在共同的价值观里面,通过多年的努力,甚至3、5年甚至10年发展,最后,学校的特色才可以形成。

  主持人:您剖析了这样多关于特色主题定位的情况有什么需要避免的问题,今天邀请的代表应该是中选有优的,哪一位校长对特色发展主题深有体会的跟我们分享一下?

  江东:像荔湾区广雅小学

  是一个配套小学,但是引用了九年广雅书院的定位和精神。

  陈表香:荔湾区广雅小学从创建学校开始又有独特的文化,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广雅书院,大面积指点并且供一个练习池(音),是专门供周敦颐先生的,因为有的书院所以有了广雅社区,也有我们年轻的广雅小学,我们正是年轻,所以更有发扬荷花精神的使命,所以我们发展动力更大了,我们就这样把荷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定位和主题。

  主持人:如果说一个小区配套,居民的素质相对比较平均,要服务厂矿企业的广州石化中学

  的和爱教育,我们整个教育体系里面显得格外重要,你是怎样确定这个主题的?

  张士运:石化学校是一个厂矿学校的,国企我们招收的学生都是厂矿子弟的孩子,三校合并以后发展了很大变化,来自周边的农村,我们是城中村结合的地方,我感觉到广州石化中学有一个唯一没有变化的地方,我们当时在特色学校中提到我们学校,我们有一个课程就是在支撑学校从光荣到梦想,从挫折到困惑,广州石化中学我们有一个义工队,有不同的课程设置,既有课程的安排,更有改革和老师对周围的渗透,我们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我们也招了智障的儿童,广州石化中学能够走到今天,我觉得和我们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

  课程支撑了一个学校文化的核心,我们课程的支持,我们广州石化中学从低低谷再向高端,由于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主持人:这里特别关注到很多国外500强,世界500强的企业在招人的时候,特别注重品质的发展,我们和爱教育特别注重这一点,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状态,孩子能够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又也可以关心身边和首周围的成长。

  申东红:世界500强CEO有很多,最大量的CEO并不是来自哈佛商学院,是来自军校,为什么军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各行各业更容易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人才,我们根据自己的文化,我们的特色课程是军旅文化,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展示,我们传承这种军旅文化教育学生,培育学生军人的作风和品质,比如说爱祖国,比如说负责任,比如说积极勇敢,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特色课程最核心的还是育人,我们学校打造的军旅文化育人的特色课程有三个部分,第一,军魂铸人,第二学科育人,第三经典塑人。比如说我们学校的少年军校,这是一个特色项目,2007年有100多个孩子接受了一个任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少年军校的检阅,在暑假对大家对进行了一个封闭式的训练,非常辛苦,但是没有一个孩子退出,他们去北京检阅,不仅拿了第一名,而且拿了全国军校示范性,我们当年的护旗手,有一个孩子在2010年亚运会上评选为亚运会的形象代言人和火炬手。这一段经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意志、品质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

  李伟成:我觉得有两个方面重要,在我的视野里面,我觉得,有两个课程非常重要,第一课程文化,第二就是活动文化,除了刚才讲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之外,还有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对于我们学校打造,学校的特色非常重要,我们好多学校谈到课程建设,课程是育人的主要平台,没有特色课程地我希学校的特色就没有载体,所以我觉得我们以后的特色学校建设里面,就不要光有理念的文化,要用课程理念育人,从几位校长的发言里面我很有启发,课程理念一定要好好打造。

  江东:课程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意志,全世界都把课程看得非常重要,日本教材上为什么把“侵略”改为“进入”?就是通过教材,使培养了这些学生只知道是“进入”,而不知道是侵略战争,以课程来讲,对于学生的培养以及未来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战略核心内容,课程设置方面国家要掌控80%,然后是20%的特色发展空间,平常的教学中语数英是属于国家的要求。从刚才李教授的这一句话感受很深,文化是办学的灵魂和竞争力,办学一定要以课程为核心,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发展的力量。

  主持人: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战略体现,我们各个学校在实施特色发展过程中怎样处理好文化、 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关系?

  邱榕基:我们学校(从化市从化中学(初中部))

  发展的历史,现状特点就是决确定了,学校的特色主题是学宫“仁”文化,提倡爱心、仁心,我们借助课程作为载体进行实施,我们课程三类,第一隐形课程,包括学校的传统的交锋、学风,我们从化中学建校比较长,怎样让一个有地势的学校不断焕发出光彩。这几年我们做了两件事情,无论怎样变化,树木一定要保护下来,第二,对于学校的文物、一砖一瓦都要非常爱护,包括有一些文物的修复,我们的孔庙和县衙门的修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这些看起来,整个学校现在的整个感觉非常具有历史性,有底蕴的地方。

  第二,显性课程,我们已经完成了文化的顶层影响了文化校园,优雅校园等体系,这几方面的校本课程都有专人落实和传授。

  第三,活动课程,建立一些节日,包括孔子的诞辰日,我们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也是在学宫广场进行,我们的办学集会等等都跟孔子文化联系在一起,包括英语角等,都和这些有关系,不断体现渗透这方面的知识。

  主持人:刚刚从邱校长的介绍中我也得到一个启发,隐形课程也说明了特色的发展不局限在科场里面,整个氛围都非常好。

  这个包括学校的文化和学校看不见的东西,叫做隐形文化,包括制度和校风。

  杨国平:我认为国家课程和我们校本课程目标是一致的,拿“玉”文化说,我们构建了我们荔湾区耀华小学

  玉文化的课程体系,从这个方面说是教师方面,一个是学生方面,我们的仁爱、儒雅等品格的培养,品质的培养替离不开课程,以一系列的课程作为支撑,我们有十几项课程,但是大的方面九讲,包括环境课程,学科课程等等,比如说我们培养学生儒雅的品质,我们就在学校开展诗歌的教学活动,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是将近10年的时间,我们一直是承担着荔湾区耀华杯的小学生诗歌大赛,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承担了全国第五届中国少儿诗歌年会。

  主持人:一所小学承办的诗歌大赛是非常不容易的。

  江东:文化必须要有活动,学校是有故事的地方,要通过很多活动,建立起很小的仪式,让孩子有文化自信走向社会,有一个国际的理解的思想面对世界。

  李伟成:有一点像我们的文化传统。

  徐观娇:在落实课程里面,我们围绕着和融文化打造课程及我希学校校园的打造是用五园一览一馆规划学校的整体规范。

  五园就是和祥员(音)、溶经园,上梅园,百合园林,上每园,一览就是客家文化展览,一馆就是客家历史博物馆,除了历史还有客家风情史,我们各个博物馆,就是学生调查客家历史,对客家的从以前发展到现在,到客家大文化,客家风情史我们是作为改革们进行一种学习刺绣,一种手工劳作,一种美术,上美术课的地方,孩子们非常喜欢,除了这个以外,我们的活动课程,我希望以四年一个循环,举办五届客家文化节,从饮食篇,山歌篇等,每年的客家文化节等,孩子们都像过节一样,拿出家里所有的法宝,从衣服、客家的农具等等,他们就展现自己的才华,孩子们对自己生活的比较喜欢的,家长帮忙的,每一个节日的举行,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我们可以不穿校服,喜欢穿传什么就可以穿什么。

  特别是美食篇,很多的客家的美食,我们在文化的层面都有显现,文化不但是要传承,作为学校讲,也有这个义务传承祖国灿烂的文化,我们山歌节,作为一个亮丽的品牌,我们的音乐老师都是客家人,我们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参加了很多客家山歌比赛,我们都获得了奖项,孩子们开拓了视野,这些活动对孩子非常重要,客家人喜欢读书,我们也搞了书香节,这些对改革的提升文化重要。

  主持人:客家文化有很多元素的符号计而且作为一种族群文化可以传承,有优点可以发扬。

  许凤英:我们选取了客家精神里面的崇文、养德、尚美、求真,对改革们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收到了很多的意见,对于处理好国家浦城和校本课程的管理,我们2000年以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样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和平台,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规范化,我们在开始国家历课程的时候,在实施的时候可以对他进行对自己的力量,学校的特色进行加工,拓展,或者是选择,使这些课程打上的学校的烙印,既然是课程,就应该遵循课程的规律,比如说校本教材师资队伍保证,我们学校的教育体系里面五个模块,其中两大课程就是科技省会课程,国学儿歌。作为我们,是每天必读的经典,这个是作为课程做,非常严谨,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有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全国少年儿童的制订用书向全国推广,因为来源于实践,非常符合少年而且使用,我们也建立了一套实施办法,怎检查和靠考核,我们感觉我们处理国家客车和校本课程管理的时候要注意规范化,既要有特色同时要遵循基本的规律。

  李伟成:关于校本课程,我发现1来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有不少学校误解了这个词,很多学校以为校本就课程就是集中一门可代表校本课程,按我的理解校本课程应该是和我们的特色课划等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个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并非一个单一概念,并为个体概念,我们很多学校,有的特色课程,要有一些不同的板块,去支撑特色课程,在我们特色学校建设里面我认为我们要建设一个比较好的特色课程,起码要注意到6个元素,首先是高的好的名称,要有好的理念和具体的目标,要有课程的结构,比如说我们一些课程分开几个板块,德育板块、经典板块等等,第五是要有课程的计划,我们如何实施课程,用什么课时,用什么老师,我们课程的评价和系统,有课程自己独有的评价,不能用别的东西评价我们的课程。

  江东:特色课程一定是校本课程,关键是特色课程要为办学服务,这个关系,要这样理解。

  主持人:无论是什么育人的事,每一样课程,最终是对人的培养,关键点对孩子是怎样的?

  曹德辉:我们学校关于特色建设,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的校刊,由我们学校和老师共同培养起来了,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起培养学生健康的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亮点。

  主持人:我们都说社会教育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才能真正形成教育的合理,才能真正为改革的成长做一个促进作同福中路小学在这样的特色发展过程有一种载体。

  李伟成:等于是一个教育联合在一起。

  江东:最后落脚点是同福。

  杨婉敏:我们的教育课程是童梦教育课程,我们的学校案例就是童画节,我们每年举办个童画节,这个开幕式是在9月份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规划好以后,全体师生家长都参与其中,12月份我们通过把孩子们读童话、画童话、说童话、演童画等展示一些节目,给我们的改革和家长看,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乐融融的,整个校园都是童画的世界,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是全身心的进入参与个这个案例也获得了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案例的奖,这个案例当时广州是只有10个,我们学校有幸获取。目前为止,我们这个童话节,因已经创办了4年,因为我们学校很年轻,6年不到,今年是我们学校第5届,结合花都区承办群众德育的现场会,我们学校成为制度会场,届时我们展示给全国的专家和同行交流,谢谢!

  主持人:童话是孩子喜欢的,而且这个童话节顺应了孩子的天性。

  江东:像培正小学给给了我很多记忆,可以张校长说一下。

  张淑华:我们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是有非常深厚的学校文化积淀,我们的文化主题是善正品格培育,源于培正的校训,校训是致善致正,极致的理解为最,也可以理解为达到,达到最精益求精,最端正的一种境界,我们中华文化里面的一个可以说是一种核心的理念以及主流的价值观,端正了人的知行合一的人,我们讨论特色课程的一个建设,就是特色课程国家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在校本课程该也是彰显的一个主要渠道。

  善正品格培育要物化为学校的外在环境氛围,所以在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校门口就可以看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传承,在一个到达里面有一个很多年前用过的校名,校友很喜欢校园里面的传统典礼和节日,我们很多的校友,他的校庆不是用媒体去打广告,都知道12月份是我们培正的校庆,这是传统的节日典礼,凝聚了全世界40多个同学会的校友,这种凝聚力源于我们这样的一个极致的制度,每一个到小学6年级的建设,每一个集社都有社名,这些都是有所有的学生共同推举的社名,由集社组成,有社长,很感人的故事是我们每年成立集社的时候都有老社长讲他们的故事,传递着善正的精神和思想。

  好象有一个老校友说,他们从6年开始,现在都80、90岁,他们都很关注每一个同学,他们有个很困难的校友,从50多的时候非常困难,社长召集作为的同学关心他,资助他这种故事让我们善真教育的品格培养,作为课程做载体就是以文化的知识性的课程,就是经典诵读,以体验性的活动课程,作为正品。

  我们很多的活动,可以说非常感染人,赢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心,包括毕业很多年的校友看我们的校庆,从100岁的人到十几岁都佩戴红蓝的丝巾,非常激励人,整个课程里,校园自始至终都是以激励人的成长,关注人的每一点的成长按,为我们善正教育的核心思想。

  主持人:校友也是我们一笔很好的财富,通过特色发展,可以不断陶冶现在的学生的情操。

  江东:曾经有人认问,复名和更名能高的分数吗?这个是理解错了,我们是能够事学生在一个文化认同里面凝聚的文化,不但有轻凝聚力,还是力量,让大家没能够面对现实,团结在一起。

  主持人:我想了解一下,广州的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发展,在全国各大城市是怎样的定位呢?或者说梁所长给我们介绍其他学校的发展吗?

  梁东标:之前有很多学校个人进行探索,本科课程到学校的,比如说山东,很多从学校文化发展,就是说怎样打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做,但是从明确提出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层面推动培育特色的话,我们目前看到广州还是比较领先的,不是单一的,从下而上的,应该是上下联动,作为行政角色部门有一个比较高瞻远瞩,第二是下面的学校也有积极性,上下联动在一起,推动了广州作为局层面的认定,我认为在全国还是比较领先的。

  江东:2004年新课程改革,很多学校探索校本课程,从探索层面讲,校长的觉悟比较早,探索得比较积极,所以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局面。这一次广州把大家的这种星星点点凝聚到市的层面来,按照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统一的通过。广州市非常强调课程为为核心,以文化为基础,希望课程的设置是因为你的文化的不一样带来了不一样,所以五彩缤纷的局面才可以出现,居于课程为和,是有底梁的。

  李伟成:在全国范围内是江浙一代,学校文化自觉比较到位,学校文化打造是从学校开始,校长因为教师群体有文化的自觉,很早着力打造特色,但是广州经济比较特殊,广州是外来人口大省,各种各样的文化都积聚在广州这样的地方,像校长很早有这种觉悟是比较困难,我想教育部门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引领学校,形成文化治学。

  广州和全国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是以特色课程为核心,外地的学校是打造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和核心,这是我们走的两条不同的路径。

  主持人:关于均衡方面,现在首批认定的是37所,在推动特色发展的均衡中有怎样体现的?

  江东:从资源配置看要实现均等,既要在校园布局上、师资的配备上、信息化的程度上,在帮扶上,包括招生上,都考虑怎样遵循均等的原则,特色发展促进均衡发展,我们希望每一个学校在同一个平台上,文化的不一致,因为参与带来的这种文化的感染,所以我们想倡导,把学校校长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创造表达出来,带领我们整个教育,通过人喊出发展。

  主持人:身边有好学校,真的很重要,今天借这个宝贵机会,也请各为学校的校长,为我们正在办理入学的孩子一个建议。

  钟木辉: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许多,希望全体家长可以支持番禺区石壁小学,创建翰墨文化特色学校。

  邱榕基:从化市从化中学是勤学宝地,仁爱校园,到了从中就会爱上从中。

  杨国平:荔湾区耀华小学特色学生要教育行为比有独特的实践,这样的学校必然是家长选择,我们就是这样的。

  张士运:广州石化中学培养的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们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复制成一样的,但是我们一定积极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长的条件。

  张淑华:什么叫素质?素质东西在毕业离开以后,在大脑地面的记忆,深深使印记就是人的素质,我认为家长选择的应该是一所有文化的,能够让文化引领孩子一生发展的一个好的学校,就是选择培正小学能够让李你培育善正的品格,能够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世界的现代巡学府是家长们明知的选择。

  陈表香:家庭教育重要,希望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毅力,注意激发,改革约束的兴趣,这一点非常重要。

  杨婉敏:好学校就是让你的孩子个性飞扬。

  许凤英:如果有机会选择去特色学校求是去特色学校,可以为孩子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和才华展示的机会,特色学校会让孩子获得某种特殊的才华。

  宋东胜:有特色,适合孩子发展的特色就学校就是好学校。

  申东红:孩子内心的成长远远重要,军旅文化还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曹德辉:不同的学校,多样的教育,就是一个教育的梦想,我希望教育的梦想,在这个舞台里面实现,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选择适应自己改革的就是最好的学校。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各位校长,发现更多身边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江东:家长的爱不是怀抱,不是无微不至,成功的标志就是分离,是和孩子的分离,学校就是为这个分离和学生的成长做好准备。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校长,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以后我们更多发现身边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接受高的教育。

热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