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实习生林睿 3岁的小宁家住广州三元里城中村,父母打工,他由爷爷奶奶带,平日跟人的互动就是“打人”。改变发生在上了亲子早教班后。这个免费的早教班,由广州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支持,招募培训社区里的外来工妈妈当任课老师。小宁的妈妈罗女士说,儿子如今变得有耐心可以讲道理了。
帮助外来工二代融入城市
三元里松柏岗新村辖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社区内常住人口约15500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约4560人,外来人口约10940人,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本地人口。三元里这样的城中村已经成为外来工的“落脚社区”。如何让这些外来工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社区,成为广州市社会治理和社会创新中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吴治平表示,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该中心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活力社区基金的支持下,承接了广州市首届公益创投重点项目———“广州市城中村外来工幸福活力社区建设项目”,选点白云区三元里街松柏岗新村。
他们在城中村家访调研发现,外来工最关注的是教育和环境问题。中心于是开办免费亲子早教班,通过孩子走进外来工群体。短短几天时间,第一个早教班学员完成招募:15个孩子和15个家长。谁来当老师?中心决定,在本社区内招募外来打工妈妈。
“我们认为外来工更了解他们这个群体的需求,希望通过外来工自身改变影响更多外来工加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吴治平说。
全职妈妈初入职场曾想放弃
当了8年全职妈妈的川妹子申琼,今年三月成为早教班正式任课老师,实现华丽转型。
丈夫在三元里做小本生意,从大女儿出生后申琼便在家带孩子,如今大女儿已上小学,小女儿也上幼儿园了。去年9月,申琼获悉城中村正招收早教班兼职老师,试着去应聘,经过考核成为亲子早教班第一个兼职教师。
为了把申琼这个从未上过讲台的打工妈妈培养成一个称职的幼儿早教老师,项目组成员为她倾注了大量心血,北京活力社区派来专职老师手把手地教她,为她设计每一堂课程的教案,给她上示范课。申琼第一次上课下来,发现这些外来工家庭子女性格都有共性,如见到陌生人很胆怯,家乡口音重,不善与人交流。此后她把授课重点放在口语和礼仪上,项目组为她找来相关教材,陪伴她备课,她的讲课逐渐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和肯定。今年3月,申琼将成为广州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一名正式员工,定期开展亲子早教班。
原本胆怯内向的孩子变得有礼貌
“孩子原来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跟人的互动就是打人,”参与亲子早教班的罗女士说,3岁的儿子小宁很好动,由于自己和丈夫平时都在打工,儿子由爷爷奶奶带。跟随爷爷到早教班学习后,儿子变得“有耐心了,可以讲道理了”。
原本社区里的小孩早上9点前是起不了床的,现在,早教班的小朋友每天8:30左右就早早来到教室,彻底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18周的亲子课堂下来,原本胆怯的孩子,都能当众人的面大声问好自我介绍。
孩子的家长也随之改变。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刚开始早教班安排家长轮流值班打扫卫生,家长想不通,有情绪。经过再三讲解家长行为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如今家长主动轮流值日做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