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的招生安排,广州公办或民办小学报名要到5月份。尽管如此,仍不少家长近期忙着带孩子到各个学校参观、了解情况。给孩子选什么小学?如何才能进入心仪学校?成为今年幼升小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教育专家们的共识是,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风格和侧重点,并不是大众追捧的热门名校就一定适合你的孩子。给孩子挑选一所最适合他(她)的学校,才是家长应做的。
民校面试:考学生也“考”家长
临近小学报名的时间,“学校好不好”、“择不择校”、“赞助费多少”、“面谈内容”……成为不少教育论坛上的热门话题。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放弃了就近入读的学校。要上名校,除了得经过激烈“角逐”,还得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
家住白云区的吴女士告诉记者,离家近的一所公办小学口碑一般,而且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决定花“大价钱”让孩子读一所以外语为办学特色的民办小学。 “听说民办小学往年都有面谈,我女儿胆子比较小,就担心她万一在现场不敢说话,那该怎么办?”吴女士表示,她已经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和老公在家给女儿进行模拟训练。
如果说,吴女士的“不容易”仅仅在于帮女儿“备考”,那么对于被要求共同参与面谈的家长来说,就绝对是双重压力了。“之前听说有些双语学校孩子入学,还要用英语面试家长,天啊,真不知道,这是个拼爹的时代,还是考爹的时代!”自从3月初在网上看到了类似的消息,让家长许先生颇为烦恼。
老师说:小学面谈主要看家庭教育
记者从一些小学了解到,小学面谈的多以聊天问答为主,比如喜欢什么、报警电话等,有时候也考察孩子看绘本讲小故事、根据不同季节给一棵树分别着色等灵活的题目以及拍皮球等体育类项目。一位小学老师说,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注力,是名校看中的素质。这些方面均胜出的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潜力比较大。老师向记者介绍:“比如学唱英文歌不在于说谁的英文基础比较好,而是看孩子的性格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靠临时准备所不能及的,说到底是一个家庭教育长期培养的结果。”据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透露,和家长面谈主要想借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了解家长有没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看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否和学校贴合等。
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班”火热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发现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班”已经陆续开课。在一家培训机构咨询时,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幼小衔接班春季班已经报满了,如果要报名的话,只能插班,“以前家长都会选择暑假班,也就是孩子在上小学前两三个月过来。现在时间都提前了,家长希望孩子有更长的时间准备小学生活”该机构负责人说。据了解,还有幼儿培训机构推出幼小衔接的体能训练班。
但也有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孩子曾上过幼小衔接班,不过效果也不怎么明显。“就是提前规范孩子一些小学课堂要求的习惯,也教一点一年级的课程。”
据记者了解,这些课程主要以三大内容为主,一是预学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包括学习拼音等。
二是通过互动环节,让孩子建立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
三是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课程任务需当堂完成。
专家说:孩子接受能力差才需报班
某机构家庭教育专家许化表示,孩子幼升小是一个不小的转变,从幼儿园一个以“玩”为主的学习环境升入到一个严谨、规范的小学教育中。幼小衔接阶段,比起在知识方面的“抢跑”,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习惯和能力上的培养,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比如注意力方面,3~6岁是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此外,学会自我管理时间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都是重要的学习技能。
据广州儿童潜力开发研究所研究员李先生分析,6周岁左右的儿童已具备一定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针对该学龄段孩童的特点循序设置,一般孩子还是可以正常接受的。“不过如果孩子确实接受能力较差,家庭条件也允许的话,也可以报读一个质量好点的衔接班,作为学习的过渡。具体选择要因人而异,不要盲从。”